A、B兩物體發(fā)生正碰,碰撞前后物體A、B都在同一直線上運動,其位移﹣時間圖象(s﹣t圖)如圖中A、D、C和B、D、C所示.由圖可知,物體A、B的質(zhì)量之比為( )
如圖,一束光沿半徑方向射向一塊半圓柱形玻璃磚,在玻璃磚底面上的入射角為θ,經(jīng)折射后射出a、b兩束光線.則( )
K﹣介子衰變的方程為K﹣→π0﹣π﹣ , 其中K﹣介子和π﹣介子帶負的基本電荷,π0介子不帶電.一個K﹣介子沿垂直于磁場的方向射入勻強磁場中,其軌跡為圓弧AP,衰變后產(chǎn)生的π﹣介子的軌跡為圓弧PB,兩軌跡在P點相切,它們的半徑RK﹣與Rπ﹣之比為2:1,π0介子的軌跡未畫出.由此可知π﹣的動量大小與π0的動量大小之比為( )
在光電效應實驗中,某同學用同一光電管在不同實驗條件下得到了三條光電流與電壓之間的關(guān)系曲線(甲光、乙光、丙光),如圖所示.則可判斷出( )
兩列簡諧橫波,一列波沿著x軸向右傳播(實線所示),另一列沿著x軸向左傳播(虛線所示),波速大小均為20m/s.如圖所示為某時刻兩列波的波動圖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如圖,a、b、c、d是均勻媒質(zhì)中x軸上的四個質(zhì)點.相鄰兩點的間距依次為2m、4m和6m.一列簡諧橫波以2m/s的波速沿x軸正向傳播,在t=0時刻到達質(zhì)點a處,質(zhì)點a由平衡位置開始豎直向下運動,t=3s時質(zhì)點a第一次到達最高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在“探究碰撞中的不變量”實驗中,裝置如圖所示,兩個小球的質(zhì)量分別為mA和mB .
下圖①是利用雙縫干涉測某單色光波長的實驗裝置.測得雙縫屏到毛玻璃屏的距離L為0.2m、雙縫的距離d為0.4mm,圖②是通過該儀器的觀測裝置看到毛玻璃屏上的干涉圖樣,其中1、2、3、4、5…是明條紋的編號,圖③、圖④是利用該儀器測光的波長時觀察到的情景,圖③是測第1號明條紋的位置,此時觀測裝置上千分尺的讀數(shù)為 mm,圖④是測第4號明條紋的位置,此時觀測裝置上千分尺的讀數(shù)為 mm.根據(jù)上面測出的數(shù)據(jù)可知,相鄰兩條亮紋間的距離△x=mm,計算波長的數(shù)學表達式λ=,被測光的波長為 nm.
如圖所示,一玻璃球體的半徑為R,O為球心,AB為直徑.來自B點的光線BM在M點射出,出射光線平行于AB,另一光線BN恰好在N點發(fā)生全反射.已知∠ABM=30°,求
①玻璃的折射率.
②球心O到BN的距離.
如圖所示是一列簡諧橫波上A、B兩質(zhì)點的振動圖象,兩質(zhì)點平衡位置間的距離△x=4.0m,波長大于3.0m,求這列波的傳播速度.
如圖,質(zhì)量為M的小車靜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小車AB段是半徑為R的四分之一圓弧光滑軌道,BC段是長為L的水平粗糙軌道,兩段軌道相切于B點,一質(zhì)量為m的滑塊在小車上從A點靜止開始沿軌道滑下,重力加速度為g
①滑塊運動過程中,小車最大速度vm;
②滑塊從B到C運動過程中,小車的位移大小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