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務一】梳理史實,了解現代化進程
第一組同學梳理史實后,繪制了如下世界現代化進程示意圖。 (部分)
【任務二】研讀資料,提煉現代化內涵
第二組同學通過收集資料,閱讀整理,提煉了以下兩個式子。
等式:現代化=經濟工業(yè)化+政治民主化+……
不等式:現代化≠西方化
【任務三】聚焦觀點,認識中國式現代化
兩組同學聚焦如何推進“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現代化道路進行了探究。
材料一:1928年起,毛澤東先后寫下了許多著作,其中指出“馬克思主義書本上并沒有講到中國湖南、湖北,它講的只是基本原理”,“共產黨的任務……不是先占城市后取鄉(xiāng)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逐步形成了中國革命新道路的理論。
——摘編自石崇科《毛澤東選集》(第二版)
材料二: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同時期糧食產量變化。 (單位:億噸)
——數據來自陳海秋《建國以來農村土地制度的歷史變遷》
變題:中國GDP增長率波動曲線。 (1953—2022年)
注:GDP增長率代表經濟發(fā)展的速度,數值越大表明經濟總量較前一年增長的幅度越大;數值為零,表明經濟總量較前一年持平,數值為負表明經濟總量較前一年減少,經濟倒退。
——摘自《中經數據》
【材料一】一桿大旗迎風揚,鐮刀斧頭閃金光。跟著領袖毛委員,浩浩蕩蕩上井岡。工友農友團結一條心,根據地建立在農村,嘿,在農村。嘿,革命永遠向前進,向前進。
——湖南民歌
【材料二】會議以后,我軍一反以前的情況,好像忽然獲得了新的生命,迂回曲折,穿插于敵人之間,以為我向東卻又向西,以為我渡江北上卻又遠途回擊……弄得敵人撲朔迷離,處處挨打,疲于奔命。
——劉伯承《回顧長征》
【材料三】日本的帝國主義侵略戰(zhàn)爭是退步、野蠻的,失道寡助;中國的反侵略戰(zhàn)爭是進步、正義的,得道多助。日本是小國,經不起長期戰(zhàn)爭;中國是大國,能夠支持長期戰(zhàn)爭。中國既不能速勝,也不會亡國。抗日戰(zhàn)爭是持久戰(zhàn)……實行人民戰(zhàn)爭的路線,最后的勝利一定屬于中國。
——摘自毛澤東《論持久戰(zhàn)》
【材料四】現在抗日戰(zhàn)爭已經勝利結束,中國即將進入和平建設時期,當前時機極為重要。目前最迫切者,為保證國內和平,實施民主政治,鞏固國內團結。國內政治上軍事上所存在的各項迫切問題,應在和平、民主、團結的基礎上加以合理解決,以期實現全國之統(tǒng)一,建設獨立、自由與富強的新中國。
——摘編自1945年8月28日毛澤東在重慶機場的講話
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歷史事件?此后,中國革命走上了一條什么樣的新道路?寫出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名稱。
——徐中約《中國近代史》
材料三:
材料四:1843年中國第一批被迫開放的通商口岸正式形成…到1894年通商口岸共有34個。甲午戰(zhàn)爭后,列強又通過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增開通商口岸40余處…19世紀末清政府面臨嚴重的經濟危機,一些官僚認為自開一些口岸是增加財政收入的重要途徑,自1898年到民國年間自開通商口岸達30多處…(至此)可供外國人貿易的口岸達到110個。除極少數由于種種原因未能發(fā)展起來,絕大多數后來都發(fā)展成為我國的經濟重點和主要城市。
——摘自《近代中國專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