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京东热成人精品视频,伊人久久综合,国产一区二区精品自拍,在线精品国精品国产3d

<menu id="e206k"></menu>
<center id="e206k"></center>
  • <menu id="e206k"></menu>
    <center id="e206k"></center>
  • <menu id="e206k"><noscript id="e206k"></noscript></menu>
    題庫組卷系統(tǒng)-專注K12在線組卷服務(wù)
    當(dāng)前位置: 高中語文 /高考專區(qū)
    試卷結(jié)構(gòu): 課后作業(yè) 日常測驗 標(biāo)準(zhǔn)考試
    | 顯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試題籃 | 平行組卷 試卷細(xì)目表 發(fā)布測評 在線自測 試卷分析 收藏試卷 試卷分享
    下載試卷 下載答題卡

    備戰(zhàn)2024年高考語文第一輪復(fù)習(xí):對聯(lián)等文化文學(xué)常識

    更新時間:2023-09-12 瀏覽次數(shù):33 類型:一輪復(fù)習(xí)
    一、單選題
    • 1. (2023高二上·鶴崗開學(xué)考) 下列對文中相關(guān)文化常識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 謚,古代帝王、貴族、大臣死后,依其生前事跡所給予的稱號。 B . 江右,古時以面朝北為準(zhǔn),右為東,左為西。因此,古人把長江之西稱為“江左”,長江之東稱為“江右”。 C . 年號用于紀(jì)年,開始于漢武帝,一個皇帝可以有多個年號;明清兩代,一個皇帝(明英宗、皇太極除外)只能有一個年號。 D . 三鼓,即三更。我國古代把夜晚分成五個時段,用鼓打更報時,所以叫作五更、五鼓。三鼓,是指23點(diǎn)至次日1點(diǎn)。
    • 2. 下列對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牵?nbsp;   )
      A . 君子:本是對古代統(tǒng)治者和貴族男子的通稱,文中指有學(xué)問、有修養(yǎng)的人。 B . 金:特指金子?!敖鹁偷Z則利”中的“金”指古代的金銀銅一類的錢。 C . 跬步:古代稱跨出一腳為“跬”,跨兩腳為“步”。 D . 《荀子》是戰(zhàn)國末期思想家荀況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現(xiàn)存32篇。
    • 3. (2024高三上·湖南月考) 下列說法,不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 . “表”是一種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陳請謝賀。如李密的《陳情表》等。 B . 在古代,“拜”是授予官職之意,而“除”也是授予官職之意。“東宮”指代太子,因為太子居于東宮,故稱。 C . “孝廉”“是漢代以來薦舉人才的一種科目,舉孝順父母、品行方正的人。從漢武帝開始,令郡國每年推舉孝、廉各一人,晉時仍保留此制,但辦法和名額不盡相同。 D . “期功”是古代喪服的名稱。期,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分大功和小功。大功服喪九個月,小功服喪七個月。服喪時間的長短可表明親屬關(guān)系的遠(yuǎn)近。
    • 4. (2024高三上·湖南月考) 將下列選項中的人物填入圖中的①②③④處,正確的一項是( )

      A . ①王安石;②秦觀;③歐陽修;④司馬光 B . ①歐陽修;②司馬光;③秦觀;④王安石 C . ①秦觀;②歐陽修;③司馬光;④王安石 D . ①司馬光;②王安石;③歐陽修;④秦觀
    二、文言文閱讀
    • 5. (2023高三上·榆林開學(xué)考)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文信侯出走,與司空馬之趙,趙以為守相。秦下甲而攻趙。司空馬曰:“大王裂趙之半以賂秦,秦不接刃而得趙之半,秦必悅。內(nèi)惡趙之守, 外恐諸侯之救秦必受之秦受地而卻兵趙守半國以自存 , 秦銜賂以自強(qiáng),山東必恐,亡趙自危,諸侯必懼,懼而相救,則從事可成。臣請大王約從。 從事成,則是大王名亡趙之半,實(shí)得山東以敵秦,秦不足亡?!壁w王曰:“前日秦下甲攻趙,趙賂以河間十二縣,地削兵弱,卒不免秦患。今又割趙之半以強(qiáng)秦,力不能自存,因以亡矣。愿卿之更計?!彼究振R曰:“臣少為秦刀筆 , 以官長而守小官,未嘗為兵首,請為大王悉趙兵以遇。”趙王不能。司空馬曰:“臣效愚計,大王不用,是臣無以事大王,愿自請。”司空馬去趙,渡平原。平原津令郭遺勞而問:“秦兵下趙,上客從趙來,趙事何如?”司空馬言其為趙王計而弗用,趙必亡。平原令曰:“以上客料之,趙何時亡?”司空馬曰:“趙武安君,期年而亡;若殺武安君,不過半年。趙王之臣有韓倉者,以曲合于趙王。其為人疾賢妒功臣。今國危亡,王必用其言,武安君必死?!表n倉果惡之,王使人代。武安君至,使韓倉數(shù)之曰:“將軍戰(zhàn)勝,王將軍。將軍為壽于前而捍匕首,當(dāng)死?!蔽浒簿唬骸翱柌〔°^,身大臂短,不能及地,起居不敬,恐懼死罪于前,故使工人為木材以接手。上若不信,綴請以出示?!背鲋渲?,以示韓倉,狀如振相,纏之以布。“愿公入明之。”韓倉曰:“受命于王,賜將軍死,不赦。臣不敢言?!蔽浒簿泵嬖侔葙n死,縮劍將自誅。銜劍征之于柱以自刺。武安君死,五月趙亡。平原令見諸公,必為言之曰:“嗟嗌乎,司空馬!” 又以為司空馬逐于秦,非不知也;去趙,非不肖也。趙去司空馬而國亡。國亡者,非無賢人,不能用也。 

      (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秦策五》)

      1. (1)  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biāo)號涂黑。 

        外恐諸侯之A救B秦C必受D之E秦受地F而卻兵G趙H守半國I以自存

      2. (2)  下列對文中加點(diǎn)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____ 
        A . 刀筆,指刀筆吏,即主辦文案的官吏。古代記事于案策,謬誤用刀削除,故稱“刀筆”。 B . “趙王不能將”的“將”和“趙將武安君,期年而亡”的“將”含義相同,指以……為將軍。 C . “王觴將軍”中的“觴”,與“引壺觴以自酌”(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的“觴”含義相同。 D . 為壽,祝頌之辭。向尊長敬酒或饋贈財物,以祈祝健康長壽,文中指武安君向趙王回敬酒。
      3. (3)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____ 
        A . 趙國代理丞相司空馬,向趙王獻(xiàn)上割讓半數(shù)國土換秦國撤兵的計策,被趙王以以前賄賂秦國卻始終逃不脫秦兵的逼迫為由而斷然拒絕。 B . 司空馬曾經(jīng)請求獲得趙國的兵權(quán),帶領(lǐng)趙國全軍抗擊秦軍,但沒有獲得趙王的允許,司空馬感覺自己無用武之地,就向趙王請求離開趙國。 C . 司空馬向郭遺預(yù)言,趙國會因武安君被殺而撐不過半年就滅亡。果然趙王聽信讒言,賜死武安君,然后趙國在武安君死后五個月滅亡。 D . 武安君面對韓倉的逼迫,先是用患了曲攣之疾,無法行跪拜之禮為自己辯解,接著懇求韓倉能夠理解自己,最后以嘴含劍,自刺而死。
      4. (4)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從事成,則是大王名亡趙之半,實(shí)得山東以敵秦,秦不足亡。 

        ②又以為司空馬逐于秦,非不知也;去趙,非不肖也。

    • 6.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潛齋先生姓應(yīng)氏,諱撝謙,字嗣寅,仁和人也。 

       先生生而有文在手為八卦。少即偕同志虞畯民等為狷社。后交沈朗思,稱莫逆。母病,服勤數(shù),母憐之曰:“吾為若娶婦以助若!”先生終不肯入私室。母卒除喪 , 始成禮。于遺經(jīng)皆實(shí)踐而力行之,終身無疾言遽色。所居僅足蔽風(fēng)雨,簞瓢(補(bǔ)充﹣﹣簞食壺漿:百姓用簞盛飯,用壺盛湯來歡迎他們愛戴的軍隊。形容軍隊受到群眾熱烈擁護(hù)和歡迎的情況。)屢空,恬如也。 

       一日,見梁上白蛇墮地;曰:“此兵象也?!狈钣H逃之山中。既遭喪亂,自以故國諸生 , 絕志進(jìn)取,益盡力著書。 

       康熙戊午,閣學(xué)李公天馥、項公景襄以博學(xué)鴻儒。先生舉床以告有司曰:“某非敢卻聘,實(shí)病不能行耳。”乃免征。范忠貞公承謨繼撫浙,又欲薦之,先生遂稱廢疾。同里姜御史圖南視鹺歸,于故舊皆有饋。嘗再致先生不受偶遇諸涂方盛暑先生衣木棉衣蕉萃躑躅。御史歸,投以越葛,曰:“雅知先生不受人絲粟;然是戔戔者,非自盜泉來也。”先生謝曰:“笥尚有絺綌 , 昨偶感寒,欲其汗耳。”竟還之。 

       先生坐臥小樓中,一幾一榻,書冊外,無長物。弟子甚多,因以樓上、樓下為差如馬融例。里中一少年使酒,忽扣門求聽講;先生許之。居三日,不勝拘苦去,使酒如故。偶醉,持刀欲擊人,洶洶莫能阻。忽有人曰:“應(yīng)先生來!”其人頗失魄,投刀垂手,汗浹背。先生撫之曰:“一朝之忿,何至此!盍歸乎!”其人俯首謝過去。 

       先生卒于康熙二十六年,春秋六十有九。病革,尚手輯《周忠毅公傳》,未竟而卒。平生不喜陸、王之學(xué)。其論太極,于亦不盡同。其所著《周易集解》,皆獨(dú)具心得之言。他若《詩傳翼》、《春秋傳考》、《古樂書》、《論孟拾遺》、《朱子集要》凡十余種,各有精義。又撰《教養(yǎng)全書》四十一卷,仿《文獻(xiàn)通考》例,而明代事實(shí)尤詳。平湖陸清獻(xiàn)公嘗兩會先生于武林,與論學(xué)術(shù)源流甚契,先生亦命二子訪清獻(xiàn)于西湖寓次。其卒也,清獻(xiàn)祭以文。先生歾后,河陽趙公士麟刻其遺集行世。 

       (節(jié)選自李元度《清先正事略選?卷三》,有刪改) 

       【注】①鹺(cuó):鹽。②笥(sì):盛飯食或衣物的竹器。③絺綌(chīxì):葛布衣服。 

      1. (1)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____ 
        A . 嘗再致/先生不受/偶遇/諸涂方盛暑/先生衣棉衣/蕉萃躑躅 B . 嘗再致先生/不受/偶遇諸涂/方盛暑/先生衣棉衣/蕉萃躑躅 C . 嘗再致/先生不受/偶遇/諸涂方盛暑/先生衣棉衣蕉萃/躑躅 D . 嘗再致先生/不受/偶遇諸涂方盛暑/先生衣棉衣蕉萃/躑躅
      2. (2) 下列對文中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____ 
        A . 除喪:古代在父母去世之后,由守喪時的穿著喪服變?yōu)榇┲V甘匦⑵跐M。 B . 簞瓢:指盛飯食的簞和盛飲料的瓢,借指飲食?!墩撜Z》有“一簞食,一瓢飲”句。 C . 諸生:古代經(jīng)考試錄取進(jìn)入中央、府、州、縣各級學(xué)校學(xué)習(xí)的生員,不含太學(xué)生。 D . 程朱:指北宋程顥、程頤和南宋朱熹,二程的學(xué)說被朱熹繼承,世稱“程朱學(xué)派”。
      3. (3)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____ 
        A . 應(yīng)撝謙所居住的地方只能遮擋風(fēng)雨,說明他的生活非常貧困,但他能夠泰然處之。 B . 應(yīng)先生看到房梁上的白蛇掉到地上,認(rèn)為這是戰(zhàn)爭的征象,便侍奉雙親逃到山中。 C . 應(yīng)先生弟子很多,他就像東漢馬融一樣,以樓上、樓下來區(qū)分教學(xué)和起居的地方。 D . 應(yīng)先生去世時六十九歲。病情危急時,親自編輯《周忠毅公傳》,完成后就去世了。
      4. (4) 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先生撫之曰:“一朝之忿,何至此!盍歸乎!”其人俯首謝過去。 

         ②假令仆伏法受誅,若九牛亡一毛,與螻蟻何以異? 

    • 7. (2023高三上·婁底月考)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始吾居鄉(xiāng),有病寒而咳者,問諸醫(yī),醫(yī)以為蟲,不治且殺人。取其百金而治之,飲以蟲藥,攻伐其腎腸,燒灼其體膚,禁切其飲食之美者。期月而百疾作內(nèi)熱惡寒而咳不止累然真蟲者也又求于醫(yī)醫(yī)以為熱授之以寒藥旦朝吐之暮夜下之于是始不能食懼而反之,則鐘乳、烏喙雜然并進(jìn),而漂疽、癰疥、眩瞀之狀,無所不至。三易醫(yī)而疾愈甚。里老父教之曰:“是醫(yī)之罪,藥之過也。子何疾之有!人之生也,以氣為主,食為輔。今子終日藥不離口,臭味亂于外,而百毒戰(zhàn)于內(nèi),勞其主,隔其輔,是以病也。子退而休之,謝醫(yī)卻藥而進(jìn)所嗜,氣完而食美矣,則夫藥之良者,可以一飲而效?!睆闹?,期月而病良已。

      昔之為國者亦然。吾觀夫秦自孝公以來,至于始皇,立法更制,以鐫磨鍛煉其民,可謂極矣。蕭何、曹參親見其斫喪之禍,而收其民于百戰(zhàn)之余,知其厭苦、憔悴、無聊,而不可與有為也,是以一切與之休息,而天下安。始參為齊相,召長老諸先生問所以安集百姓,而齊故諸儒以百數(shù),言人人殊,參未知所定。聞膠西有蓋公,善治黃老言,使人請之。蓋公為言治道貴清凈而民自定,推此類具言之,參于是避正堂而舍蓋公,用其言而齊大治。其后以其所以治齊者治天下,天下至今稱賢焉。

      吾為膠西守,知公為邦人也,求其墳?zāi)?、子孫而不可得,慨然懷之。師其言,想見其為人,庶幾復(fù)見如公者。治新寢于黃堂之北,易其弊陋,重門洞開,盡城之南北,相望如引繩 , 名之日蓋公堂。時從賓客僚吏游息其間,而不敢居,以待如公者焉。

      (節(jié)選自蘇軾《蓋公堂記》,有刪改)

      1. (1)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 . 期月而百疾作內(nèi)熱/惡寒而咳不止/累然真蟲者也/又求于醫(yī)/醫(yī)以為熱/授之以寒藥/旦/朝吐之暮/夜下之/于是始不能食/ B . 期月而百疾作/內(nèi)熱惡寒/而咳不止/累然真蟲者也/又求于醫(yī)/醫(yī)以為熱/授之以寒藥/旦/朝吐之暮/夜下之/于是始不能食/ C . 期月而百疾作/內(nèi)熱惡寒/而咳不止/累然真蟲者也/又求于醫(yī)/醫(yī)以為熱/授之以寒藥/旦朝吐之/暮夜下之/于是始不能食/ D . 期月而百疾作內(nèi)熱/惡寒而咳不止/累然真蟲者也/又求于醫(yī)/醫(yī)以為熱/授之以寒藥/旦朝吐之/暮夜下之/于是始不能食/
      2. (2) 下列對文中加點(diǎn)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 烏喙,此處指中藥附子,因為其塊莖形似烏鴉的嘴而得名。 B . 孝公,指秦孝公,賈誼曾在《過秦論》中稱贊他重用商鞅,改革內(nèi)政。 C . 是以,文中指因此,與《陳情表》“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yuǎn)”中的“是以”詞義不相同。 D . 引繩,特指木工拉墨線,和“巧匠引繩如解玉”的“引繩”意思相同。
      3. (3)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 患風(fēng)寒咳嗽的鄉(xiāng)人為治療自己的病情找了不同的醫(yī)生,結(jié)果身體時好時壞,最終竟然越來越嚴(yán)重了。 B . 鄉(xiāng)里老人認(rèn)為藥的味道讓病人的味覺變得不正常,服用藥物后,藥物毒性又損壞了他的內(nèi)臟功能。 C . 作者從鄉(xiāng)人治病一事中感悟到先賢治國理政的道理,并以曹參治齊和輔佐漢朝受人稱贊為例佐證。 D . 作者贊美蓋公,平時師法他的言論,想象他的為人,并在黃堂的北面整治新的寢室,起名“蓋公堂”。
      4. (4)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是醫(yī)之罪,藥之過也。子何疾之有!

        ②時從賓客僚吏游息其間,而不敢居,以待如公者焉。

      5. (5) 鄉(xiāng)里老人建議病人怎樣治好自己的病?請簡要分析。
    • 8. (2023高三上·沈陽月考) 文言文閱讀

      仁宗洪熙元年春正月壬申 , 上御奉天殿,朝群臣,命禮部、鴻臚寺不作樂。先是,禮部尚書呂震請 于上,宜受賀作樂如朝儀,上不從。震固請之,大學(xué)士楊士奇、楊榮、黃淮、金幼孜皆言陛下言是。震曰: “四方萬國之人,遠(yuǎn)朝新主,皆欲一觀天顏,圣上固孝誠至,亦宜勉徇下情?!鄙项櫴科娴仍唬骸岸Y過矣?!?nbsp;對曰:“誠圣諭,必欲俯徇輿情,亦不宜備禮。 ”上從之。明日,召士奇等諭曰:“為君以受直言為明, 為臣以能直言為忠。 自今朕行有未當(dāng),但直言之,毋以不從為慮。 ”各賜鈔文幣。頒詔天下,罷山場、 園 林、湖池、坑冶,聽民采取,悉照洪武年間例辦納。大理寺少卿戈謙言事過激, 呂震等交奏其沽名,上頗 之,楊士奇以主圣臣直,從容為上言之,且曰: “謙雖昧于大體,蓋亦感恩圖報耳。 ”上遂待謙如初,

      命百官毋以謙為戒, 已而召謙為副都御史。時有中官采木四川擾民者,召謙諭曰:“    爾素清直,其為朕窮 治之,勿懷疑畏。 ”夏四月,有至自南京者,言徐淮、山東民多乏食,而有司催科方急。上命楊士奇草詔 蠲恤,士奇言: “不可不令戶部、工部與聞。 ”上曰: “姑徐之,救民如拯溺,不可須臾緩。有司慮國用 不足,必持不決。 ”因命中官給筆札,士奇就西角門草詔。上覽畢,即遣使赍行。顧士奇曰:“卿今可語 部臣,朕悉免之矣?!弊笥一蜓砸擞蟹謩e,庶不濫恩。上曰:“恤民寧過厚,為天下主,可與民較錙銖耶! ” 時近臣有進(jìn)言太平之政者,楊士奇進(jìn)曰:“流徙未歸,瘡痍未復(fù),遠(yuǎn)近猶有艱食之民,須休養(yǎng)數(shù)年,庶幾 人得其所。 ”上嘉納之,復(fù)諭蹇義等曰:“曩與卿‘繩愆糾謬'銀章,惟士奇封入五疏,余皆無有, 豈朝政 果無闕,生民果皆安乎? ”諸臣頓首謝。每邊將陛辭,輒戒曰:“ 民力罷矣毋貪功脫擾塞下驅(qū)之而已。 ”用法尚寬厚,然深惡贓吏,每戒法司曰:“ 國家恤民,必自去贓吏始。 ”在位僅十月,而百政具舉云。

      (節(jié)選自《明史紀(jì)事本末·仁宣致治》)

      1. (1) 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寫出這三處的字母。

        民 A 力 B 罷 C 矣 D 毋 E 貪 F 功 G 脫 H 擾 I 塞 J 下 K 驅(qū) L 之 M 而 N 已

      2. (2) 下列對文中加點(diǎn)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 “正月壬申朔 ”和“戊申晦,五鼓 ”(《登泰山記》 )中的“朔 ”和“晦 ”分別指農(nóng)歷每月初一和最后一天。 B . “誠如圣諭 ”與“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子路、 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的“如 ”不同。 C . “上頗厭之 ”與“ 山不厭高 ”(《短歌行》)的“厭 ”相同,與“暴秦之欲無厭 ”(《六國論》)的“厭 ”

        不同。

        D . 陛辭,既指朝官離開朝廷,上殿辭別皇帝;也指面見皇帝辭官。文中“ 陛辭 ”指的是前者。
      3. (3)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 接受群臣朝拜時,明仁宗要求相關(guān)部門取消奏樂,楊士奇等人對此表達(dá)了贊同支持;此前呂震堅持認(rèn)為皇帝受賀時應(yīng)該奏樂,仁宗拒絕了他。 B . 大理寺少卿戈謙說話過激,一度讓明仁宗不滿;楊士奇勸諫說戈謙識大體且知恩圖報,后來仁宗待戈謙像原來一樣,還任命他擔(dān)任副都御史。 C . 有近臣進(jìn)言稱當(dāng)今是太平之政,楊士奇反對這一說法,認(rèn)為國家災(zāi)難未消,還有百姓生活艱難,需要數(shù)年的休養(yǎng)生息,才能人人安居樂業(yè)。 D . 明仁宗曾發(fā)給蹇義等人"繩愆糾謬"銀章,意在讓他們發(fā)現(xiàn)并指出朝政之失,但他們無所作為,仁宗對比多次上疏的楊士奇,批評了他們。
      4. (4)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爾素清直,其為朕窮治之,勿懷疑畏。

        ②恤民寧過厚,為天下主,可與民較錙銖耶!

      5. (5) 文中明朝皇帝的廟號為“仁宗 ”,請簡要概括他對百姓“仁 ”的具體表現(xiàn)。
    • 9. (2023高三上·濮陽月考) 文言文閱讀

      孟光字孝裕,河南洛陽人,漢太尉孟郁之族。靈帝末為講部吏。獻(xiàn)帝遷都長安,遂逃入蜀,劉焉父子待以客禮。博物識古,無書不覽,尤銳意三史長于漢家舊典好公羊春秋而譏呵左氏每與來敏爭此二義光常譊譊讙咋。

      先主定益州,拜為議郎,與許慈等并掌制度。后主踐阼 , 為符節(jié)令、屯騎校尉、長樂少府,遷大司農(nóng)。延熙九年秋,大赦,光于眾中責(zé)大將軍費(fèi)祎曰:“夫赦者,偏枯之物,非明世所宜有也。衰弊窮極,必不得已,然后乃可權(quán)而行之耳。今主上仁賢,百僚稱職,有何旦夕之危,倒懸之急 , 而數(shù)施非常之恩,以惠奸宄之惡乎?又鷹隼始擊,而更原宥有罪,上犯天時,下違人理。老夫耄朽,不迭治體,竊謂斯法難以經(jīng)久,豈具瞻之高美,所望于明德哉!”祎但顧踧踖而已。光之指摘痛瘁,多如是類。故執(zhí)政重臣心不能悅,爵位不登;每直言無所回避,為代所嫌。太常廣漢鐔承、光祿勛河?xùn)|裴俊等,年資皆在光后,而登據(jù)上列,處光之右,蓋以此也。

      后進(jìn)文士秘書郎郤正數(shù)從光諮訪,光問正太子所習(xí)讀并其性情好尚,正答曰:“奉親虔恭,夙夜匪懈,有古世子之風(fēng);接待群僚,舉動出于仁恕?!惫庠唬骸叭缇?,皆家戶所有耳;吾今所問,欲知其權(quán)略智調(diào)何如也?!闭唬骸笆雷又?,在于承志竭歡,既不得妄有所施為,且智調(diào)藏于胸懷,權(quán)略應(yīng)時而發(fā),此之有無,焉可豫設(shè)也?”光解正慎宜,不為放談,乃曰:“吾好直言,無所回避,每彈射利病,為世人所譏嫌;省君意亦不甚好吾言,然語有次。今天下未定,智意為先,智意雖有自然,然亦可力強(qiáng)致也。此儲君讀書,寧當(dāng)效吾等竭力博識以待訪問,如博士探策講試以求爵位邪!當(dāng)務(wù)其急者?!闭钪^光言為然。后光坐事免官, 年九十余卒。

      (節(jié)選自《三國志·蜀書十二》)

      1. (1)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 . 尤銳意三史/長于漢家舊典/好公羊春秋而譏呵/左氏每與來敏爭此二義/光常譊譊讙咋。 B . 尤銳意三史/長于漢家舊典好/公羊春秋而譏呵左氏/每與來敏爭此二義/光常譊譊讙咋。 C . 尤銳意三史/長于漢家舊典好/公羊春秋而譏呵/左氏每與來敏爭此二義/光常譊譊讙咋。 D . 尤銳意三史/長于漢家舊典/好公羊春秋而譏呵左氏/每與來敏爭此二義/光常譊譊讙咋。
      2. (2) 下列對文中加點(diǎn)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 踐祚,即踐阼,走上阼階主位,指皇帝即位、登基。跟“受禪”的意思有區(qū)別。 B . 倒懸之急,指人被倒掛起來的危急狀況。比喻極其困難、危險的處境。文中亦是此意。 C . “祎但顧謝踧踖而已”的“謝”指謝罪,與《孔雀東南飛》中“多謝后世人”的“謝”相同。 D . 儲君,被指定的君位繼承者。 也稱儲副、儲宮。儲君不一定是太子。
      3. (3)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 因為孟光博識多知,對歷史非常了解,所以在漢靈帝末年被任命為講部吏,在劉焉父子那里受到禮待,被劉備任命為議郎。 B . 延熙九年的秋天,頒布大赦令,孟光卻認(rèn)為:大赦天下,好比半邊枯萎的物體,不是盛明之世所應(yīng)該運(yùn)用的。 C . 孟光“好直言,無所回避”,所以一些執(zhí)政大臣,心里都不高興,以致他的官位還不如一些年輕人高。 D . 盂光認(rèn)為太子應(yīng)該學(xué)習(xí)智謀,智謀才是太子最需要的東西。而侍候雙親虔誠恭敬,接待百官顯示出仁慈寬厚等,是一般人都具有的品質(zhì)。
      4. (4) 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故執(zhí)政重臣心不能悅,爵位不登;每直言無所回避,為代所嫌。

        ②且智調(diào)藏于胸懷,權(quán)略應(yīng)時而發(fā),此之有無,焉可豫設(shè)也?

    • 10. (2023高三上·青龍開學(xué)考) 文言文閱讀

      范宣子與和大夫爭田,久而無成。宣子欲攻之,問于伯華。伯華曰:“外有軍,內(nèi)有事。赤也,外事也,不敢侵官。且吾子之心有出焉,可征訊也?!眴栍趯O林甫,孫林甫曰:“旅人 , 所以事子也,唯事是待?!眴栍趶埨希瑥埨?sup>②曰:“老也以軍事承子,非戎,則非吾所知也?!眴栍谄钷桑钷稍唬骸肮逯还?,公室之有回,內(nèi)事之邪,大夫之貪,是吾罪也。若以君官從子之私,懼子之應(yīng)且憎也?!眴栍诩?,也以斧鉞從于張孟日聽命焉若夫子之命也何二之有釋夫子而舉是反吾子也叔向聞之,見宣子曰:聞子與和未寧,遍問于大夫,又無決,訪之?訾祏實(shí)直而博,直能端辨之,博能上下比之,且吾子之家老也。吾聞國家有大事,必順于典刑,而訪諮于耈老,而后行之。”司馬侯見,曰:“吾聞子有和之怒,吾以為不信。諸侯皆有二心,是之不憂,而怒和大夫,非子之任也?!逼钗缫姡唬骸皶x為諸侯盟主,子為正卿,若能靖端諸侯,使服聽命于晉,晉國其誰不為子從,何必和?盍密和,和大以平小乎!”宣子問于訾祏,訾祏對曰:“昔隰叔子違周難于晉國,生子輿為理,以正于朝,朝無奸官;為司空,以正于國,國無敗績。世及武子,佐文、襄為諸侯,諸侯無二心。及為卿,以輔成、景,軍無敗政。及為成師,居太傅 , 端刑法,緝訓(xùn)典,國無奸民,后之人可則,是以受隨、范。及文子成晉、荊之盟,豐兄弟之國,使無有間隙,是以受郇、櫟。今吾子嗣位,于朝無奸行,于國無邪民,于是無四方之患,而無外內(nèi)之憂,賴三子之功而饗其祿位。今既無事矣,而非和,于是加寵,將何治為?”宣子說,乃益和田而與之和。

      (節(jié)選自《國語·晉語八》)

      【注】①伯華:羊舌赤,伯華是他的字。②張老:張孟。

      1. (1)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 . 籍偃曰/偃也以斧鉞從于張孟/日聽命焉/若夫子之命也/何二之有/釋夫子而舉/是反吾子也 B . 籍偃曰/偃也以斧鉞從于張孟/日聽命焉/若夫子之命也/何二之有/釋夫子而舉是/反吾子也/ C . 籍偃曰/偃也以斧鉞從于張孟日聽命焉/若夫子之命也/何二之有/釋夫子而舉是/反吾子也 D . 籍偃曰/偃也以斧鉞從于張孟日聽命焉/若夫子之命也/何二之有/釋夫子而舉/是反吾子也/
      2. (2) 下列對文中加點(diǎn)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 旅人,古代指客居他鄉(xiāng)的人,現(xiàn)指旅行在途的人,奔走在外的人,文中的意思與現(xiàn)在有所不同。 B . 公室,春秋戰(zhàn)國時諸侯的家族,包括國君近親三代范圍之內(nèi)親屬。同時,也指諸侯王國或政權(quán)。 C . 家老,家臣室老,指卿大夫家族的家臣中的年長者,也泛指民間家族中的長者,文中指后者。 D . 太傅,中國古代官職,是朝廷的輔佐大臣與帝王老師,掌管禮法的制定和頒行,位列三公之一。
      3. (3)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 范宣子與和大夫爭奪田地,去詢問張老,張老認(rèn)為自己只輔佐軍事,如果不是軍事方面的問題,自己是不能干涉的。 B . 祁奚認(rèn)為自己是朝廷的官員,不能以公謀私,如果為范宣子辦理私事,宣子可能表面上應(yīng)承,而內(nèi)心里卻是憎恨的。 C . 祁午認(rèn)為范宣子是晉國的正卿,應(yīng)該把精力放在平定諸侯上,若能使諸侯歸順晉國,就不會有人再違反他的命令了。 D . 范武子輔佐文公、襄公稱霸諸侯,完成晉、楚的會盟,使諸侯沒有二心。等他做卿時,又輔佐成公、景公整飭軍隊。
      4. (4)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聞子與和未寧,遍問于大夫,又無決,盍訪之訾祏?

        ②今既無事矣,而非和,于是加寵,將何治為?

      5. (5) 對范宣子與和大夫的爭執(zhí),眾人的態(tài)度主要集中表現(xiàn)在哪幾個方面?請簡要回答
    • 11. (2023高一上·平江開學(xué)考)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各 題。

      (白)居易敏悟絕人,工文章。未冠,謁顧況。況,恃才,少所推可,見其文,自失曰:“吾謂斯文遂絕,今復(fù)得子矣!”貞元中,擢進(jìn)士、拔萃皆中。補(bǔ)校書郎。元和元年,為集賢校理,月中,召入翰林為學(xué)士。遷左拾遺。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詔有所蠲貸,振除災(zāi)沴。居易見詔節(jié)未詳,即建言乞盡免江淮兩賦,以救流 , 且多出宮人。憲宗頗采納。李師道上私錢六百萬,為魏征孫贖故第,居易言:“征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寢,后嗣不能守,陛下猶宜以賢者子孫贖而賜之。師道人臣,不宜掠美?!钡蹚闹?。田布拜魏博節(jié)度使,命持節(jié)宣諭,布遺五百縑,詔使受之,辭曰:“布父國恥未雪,人當(dāng)以物助之,乃取其財,誼不忍。方諭問旁午,若悉有所贈,則賊未殄,布貲竭矣。”詔聽辭餉。是時,河朔復(fù)亂,合諸道兵出討,遷延無功。賊取弓高,絕糧道, 深州圍益急。居易上言,使李光顏將,可徑薄賊,開弓高糧路,合下博,解深州之圍。居易雖進(jìn)忠,不見聽,乃丐外遷。為杭州刺史,始筑堤捍錢塘湖,鐘泄其水,溉田千頃。

      復(fù)浚李泌六井,民賴其汲。文宗立,以秘書監(jiān)召,封晉陽縣.男.。太和初,二李黨事興。

      楊虞卿與居易姻家,而善李宗閔,居易惡緣黨人斥,乃移病還東都。起為同州刺史,不拜,改太子少傅,進(jìn)馮翊縣侯。會昌初,以刑部尚書致仕。六年,卒,年七十五,贈尚書右仆射,宣宗以詩吊之。遺命薄葬,毋請謚。居易被遇憲宗時,事無不言,多見聽可, 然為當(dāng)路所忌,遂擯斥,所蘊(yùn)不能施,乃放意文酒。既復(fù)用,又皆幼君,偃蹇益不合,

      居官輒病去,遂無立功名意。與弟行簡、從祖弟敏中友愛。東都所居履道里,疏沼種樹,構(gòu)石樓香山,鑿八節(jié)灘,自號醉吟先生,為之傳。居易于文章精切,然最工詩,當(dāng)時士人爭傳。其始生七月能展書,九歲暗識聲.律.。其篤于才章,蓋天稟然。

      (節(jié)選自《新唐書·列傳卷四十四》

      1. (1) 下列對文中加點(diǎn)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 拔萃,唐代一種選官制度。選官期限未滿,試判三條,合格授官的叫“拔萃”。 B . 縣男,唐朝設(shè)立的一種爵位的名稱,從五品。后文的中“縣侯”也是爵位名稱。 C . 從祖弟,從,堂房親屬。同一曾祖但不同祖父的同輩人之間,互稱為從祖兄弟。 D . 聲律,既指詩賦的聲韻格律,也是五聲六律音樂的總稱。本文中所指是后者。
      2. (2)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 白居易才華橫溢。他的詩歌被當(dāng)時士人爭相傳誦;著名詩人顧況自恃才華,很少推崇他人,但見到居易的文章后,也對他贊許有加。 B . 白居易直言不諱。李師道獻(xiàn)私款為魏征的孫子贖回故宅,白居易認(rèn)為李師道是人臣,直言陛下“不宜掠美”,應(yīng)成就李師道的美名。 C . 白居易關(guān)心民生。杭州刺史任內(nèi),他修堤蓄水泄洪以利灌溉,舒緩旱災(zāi)之害,疏浚當(dāng)?shù)氐牧谒?,幫助解決杭州百姓的飲水問題。 D . 白居易淡泊名利。他受命持節(jié)前去向田布宣布諭旨時,田布贈送他五百匹細(xì)絹,他予以拒絕。臨死前,他遺命薄葬,也不必請謚號。
      3. (3)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居易見詔節(jié)未詳,即建言乞盡免江淮兩賦,以救流瘠,且多出宮人。

        ②布父讎國恥未雪,人當(dāng)以物助之,乃取其財,誼不忍。

      4. (4) 白居易做官入則直言進(jìn)諫,出則造福一方,最終卻“無立功名意”。結(jié)合文本簡析他無意功名的原因。
    • 12. (2023高二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開學(xué)考) 文言文閱讀

      太宗十思

      魏征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yuǎn)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流之遠(yuǎn),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理,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人君當(dāng)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將崇極天之峻,永保無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德不處其厚,情不勝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憂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實(shí)繁,能克終者蓋寡。豈取之易而守之難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胡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雖董之以嚴(yán)刑,振之以威怒 , 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車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 , 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樂盤游則思三驅(qū)以為度,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想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偞耸?,弘茲九德,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爭馳,在君無事,可以盡豫游之樂,可以養(yǎng)松、喬之壽,鳴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勞神苦思,代下司職,役聰明之耳目,虧無為之大道哉!

      1. (1)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 .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憂/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B .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憂/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C .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憂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D .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憂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2. (2) 下列對文中加點(diǎn)詞語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 “太宗”是古代帝王的謚號,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特起的名號,開國皇帝一般被稱為“太祖”或“高祖”,后面的皇帝一般稱為“宗”。 B . “疏”是奏文的一種,是古代官員向皇帝進(jìn)言以使下情上達(dá)的進(jìn)諫文書。“疏”用途廣泛,論諫、勸請、陳乞、待罪、推辭、辭官等,均可用“疏”。 C . “神器”指帝位,古人認(rèn)為君權(quán)神授,所以稱帝位為神器。 D . “豫游”意為出游,游樂。帝王秋天出游為“豫”,春天出游為“游”。
      3. (3) 下列對原文內(nèi)容與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與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 第一段提出全文的論點(diǎn):人君必須“居安思危,戒奢以儉”。 B . 第二段重點(diǎn)論述歷代元首“善始者繁”“克終者寡”的現(xiàn)象。 C . 第三段提出人君必須做到“十思”,才能做到“垂拱而治”。 D . 本文駢散結(jié)合,既有駢句的整齊華美,又有散文的自然流暢。
      4. (4) 請將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為現(xiàn)代漢語。

        ①雖董之以嚴(yán)刑,振之以威怒。

        ②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

    • 13. (2023高二上·長沙開學(xué)考) 文言文閱讀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吾與子漁于江之上 , 魚蝦而友麋鹿 , 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fēng)?!?/p>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 , 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fēng),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節(jié)選自蘇軾《前赤壁賦》)

      所示書教及詩賦雜文,觀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無定質(zhì),但常行于所當(dāng)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態(tài)橫生。孔子曰:“言之不文,行而不遠(yuǎn)?!庇衷唬骸稗o,達(dá)而已矣?!狈蜓灾褂谶_(dá)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系風(fēng)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蓋千萬人而不一遇也。而況能使了然于口與手者乎?是之謂辭達(dá)。辭至于能達(dá),則文不可勝用矣。

      揚(yáng)雄好為艱深之辭,以文淺易之說;若正言之,則人人知之矣。此正所謂“雕蟲篆刻”者,其《太玄》《法言》皆是類也,而獨(dú)悔于賦,何哉?終身雕蟲而獨(dú)變其音節(jié),便謂之“經(jīng)”,可乎?屈原作《離騷經(jīng)》,蓋風(fēng)雅之再變者,雖與日月爭光可也,可以其似賦而謂之“雕蟲”乎?使賈誼見孔子,升堂有余矣;而乃以賦 , 至與司馬相如同科。雄之陋,如此比者甚眾。可與知者道,難與俗人言也,因論文偶及之耳。

      (節(jié)選自蘇軾《答謝民師書》

      [注]①謝民師,名舉廉,新淦(江西新干縣)人,宋神宗元豐八年進(jìn)士。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蘇軾從海南遇赦北歸,謝民師正在廣東做官,曾帶著信和舊作去拜見蘇軾。這是蘇軾的回信。

      1. (1) 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biāo)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 )

        求物A之妙B如系風(fēng)C捕影D能使是物了然E于心者F蓋千萬人G而不一遇也。

      2. (2) 下列對文中加點(diǎn)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 “孟德"是三國時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xué)家曹操的字,“周郎”是三國時東吳名將周瑜,“孟德之困于周郎”是指周瑜在赤壁擊潰曹操一事。 B . “逝者如斯”的典故出自《論語·子罕》,“斯”指代“水”,“未嘗往”意思是江水雖然在不斷奔流,但前者去后者來,始終滔滔不絕,如同沒有流去。 C . “是之謂辭達(dá)”中“達(dá)”與《促織》“自昏達(dá)曙,目不交睫”中的“達(dá)”都是動詞,且兩者

        含,義相同。

        D . “升堂”的典故出自《論語·先進(jìn)》,后世常用“升堂入室”比喻學(xué)問或技能由淺入

        深,循序漸進(jìn),達(dá)到更高的水平。“升堂”指學(xué)問或技能已經(jīng)達(dá)到一定境界。

      3. (3)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 甲文“客”舉曹操之例,表述英雄人物不能與天地共存,于是發(fā)出“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的感慨,這些感慨為下文蘇子心志的表白作了鋪墊。 B . 甲文蘇子與客“主客問答”,蘇子以“水”“月”設(shè)喻,從變與不變的角度去理解人生的價值,其實(shí)體現(xiàn)了作者復(fù)雜矛盾的內(nèi)心世界和曠達(dá)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C . 乙文蘇軾引用孔子的相關(guān)言語主要是為了闡明他的文章觀:語言講究文采的,才能流傳開來;真正能做到“辭達(dá)”的也是有文采的。 D . 乙文蘇軾認(rèn)為揚(yáng)雄喜歡用艱深的文辭,來掩飾本來很淺近的道理,這正是“雕蟲篆刻”之類的文章,而他的《太玄》《法言》已經(jīng)有很大改變,因此可以被稱為“經(jīng)”。
      4. (4)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

        ②而乃以賦鄙之,至與司馬相如同科。雄之陋,如此比者甚眾。

      5. (5) 蘇軾在《答謝民師書》中總結(jié)了自己的寫作主張,文章要“文理自然,姿態(tài)橫生”,《前赤璧賦》的寫法符合他的主張嗎?請簡要分析。
    • 14. (2023高一上·云岡月考)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問題。

      李商隱傳

      李商隱,義山,懷州河內(nèi)人。曾祖叔恒,年十九登進(jìn)士第,位終安陽令。祖?zhèn)Y,位終邢州錄事參軍。父嗣。商隱幼能為文。令狐楚鎮(zhèn)河陽,以所業(yè)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禮之,令與諸子游。楚鎮(zhèn)天平、汴州,從為巡官,歲給資裝,令隨計上都。開成二年 , 方登進(jìn)士第,釋褐秘書省校書郎,調(diào)補(bǔ)弘農(nóng)尉。會昌二年 , 又以書判拔萃。

      王茂元鎮(zhèn)河陽,辟為掌書記,得侍御史。茂元愛其才,以子妻之。茂元雖讀書為儒,然本將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時德裕秉政,用為河陽帥。德裕與李宗閔、楊嗣復(fù)、令狐楚大相讎怨。商隱既為茂元從事,宗閔黨大薄之。時令狐楚已卒,子绹為員外郎,以商隱背恩,尤惡其無行。俄而茂元卒,來游京師,久之不調(diào)。會給事中鄭亞廉察桂州,請為觀察判官、檢校水部員外郎。大中初 , 白敏中執(zhí)政,令狐绹在內(nèi)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亞坐德裕黨,亦貶循州刺史。商隱隨亞在嶺表累載。三年入朝,京兆尹盧弘正奏署掾曹,令典箋奏。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隱屢啟陳情,绹不之省。弘正鎮(zhèn)徐州,又從為掌書記。會河南尹柳仲郢鎮(zhèn)東蜀,辟為節(jié)度判官、檢校工部郎中。大中末,仲郢坐專殺左遷 , 商隱廢罷,還鄭州,未幾病卒。

      商隱能為古文不喜偶對從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隱自是始為今體章奏博學(xué)強(qiáng)記下筆不能自休尤善為誄奠之辭。與太原溫庭筠、南郡段成式齊名,時號“三十六”。文思清麗,庭筠過之。而俱無持操,恃才詭激,為當(dāng)涂者所薄。名宦不進(jìn),坎壈終身。

      (節(jié)選自《舊唐書》)

      1. (1)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 . 商隱能為古文/不喜偶對/從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隱/自是始為今體章奏/博學(xué)強(qiáng)記/下筆不能自休/尤善為誄奠之辭 B . 商隱能為古文/不喜偶對從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隱自始為今體章奏/博學(xué)強(qiáng)記/下筆不能自休尤/善為誄奠之辭 C . 商隱能為古文/不喜偶對/從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隱/自是始為今體章奏/博學(xué)強(qiáng)記/下筆不能自休/尤善為誄奠之辭 D . 商隱能為古文/不喜偶對從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隱自是始為今體章奏/博學(xué)強(qiáng)記/下筆不能自休尤/善為誄奠之辭
      2. (2) 下列對文中加粗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 古人幼時命“名”,成年取“字”,“字”往往是“名”的解釋和補(bǔ)充,多與“名”的涵義相近或相輔,與“名”相表里,所以也稱“表字”。 B . 古代男子15歲行冠禮,表示已經(jīng)成人,但體還未壯,所以稱做“弱冠”,后泛指男子15歲左右的年紀(jì)。 C . 古代皇帝即位,都要改元,稱元年。自漢武帝起開始有年號,此后多以年號紀(jì)年。如文中的“開成二年”“會昌二年”“大中初”均采用帝王年號紀(jì)年法。 D . “遷”是古代官職的任免升降常用的詞語之一,指調(diào)動官職,包括升級、降級、平級轉(zhuǎn)調(diào)三種情況?!白筮w”指降級。
      3. (3)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 李商隱得到令狐楚的賞識做了朝廷命官,令狐楚每年給他衣食,還讓他隨考核官吏到上都任職,又提拔他為秘書省校書郎。 B . 李商隱幸得貴人助:令狐楚因為商隱是少年俊才而深加禮敬,使其與讀書人交游;王茂元愛惜義山的才華,把女兒許配給他。 C . 李商隱先后得到令狐楚和王茂元的賞識,又恰恰因為二人的黨派之爭陷入了困境,被令狐绹視為忘恩負(fù)義、品行不端之人。 D . 李商隱能寫古文,不喜歡講究對仗,進(jìn)入令狐楚的幕府后才開始寫今體帶對偶的章奏;他文思清麗,尤其擅寫誄文和奠文。
      4. (4) 將文中畫橫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開成二年,方登進(jìn)士第,釋褐秘書省校書郎,調(diào)補(bǔ)弘農(nóng)尉。

        ②大中末,仲郢坐專殺左遷,商隱廢罷,還鄭州,未幾病卒。

    微信掃碼預(yù)覽、分享更方便

    試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