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擇題(本大題共8個小題,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每小題3分,共24分)
-
A .
啄木鳥利用長長的尖嘴啄食害蟲
B .
老虎用其銳利的牙齒咬碎獵物
C .
火星探測車的輪子很寬
D .
斧頭的刃越薄越鋒利
-
A . 輕聲細語
B . 悅耳動聽
C . 震耳欲聾
D . 抑揚頓挫
-
A . 水中的雞蛋變大
B . 荷花在水中“倒影”
C . 池水看起來變“淺”
D . 樹蔭下的光斑
-
4.
(2023八下·元陽期末)
“二十四節(jié)氣”是中華民族勞動人民長期經(jīng)驗的積累成果和智慧的結(jié)晶,是世界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導(dǎo)演采用了“二十四節(jié)氣”作為“倒計時器”?!岸墓?jié)氣”中,“霜降”中的“霜”的形成是( ?。?
A . 凝華現(xiàn)象
B . 凝固現(xiàn)象
C . 升華現(xiàn)象
D . 液化現(xiàn)象
-
A . 天平
B . 核桃夾
C . 食品夾
D . 瓶蓋起子
-
A . 機械做的有用功越多,其機械效率一定越高
B . 功率是表示物體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C . 物體的運動與靜止是相對的
D . 使用任何機械都不能省功
-
7.
(2023八下·元陽期末)
我國國產(chǎn)航空母艦遼寧艦成功裝備部隊,實現(xiàn)了我國的航母夢。下列有關(guān)說法正確的是( ?。?
A . 遼寧艦的航行速度比艦載機的飛行速度小,所以遼寧艦的慣性比艦載機的慣性小
B . 遼寧艦在大海中航行時,艦載機飛離航母后,遼寧艦受到的浮力變小
C . 艦載機水平飛行時,機翼上表面空氣壓強比下表面空氣壓強大
D . 艦載機快速升空的過程中,機械能不變
-
8.
(2023八下·元陽期末)
如圖甲所示,水平桌面上放置一圓筒,筒內(nèi)裝有適量的水。彈簧測力計下懸掛一圓柱體,從液面逐漸浸入水的過程中,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F與圓柱體下表面浸入水中的深度h的關(guān)系如圖乙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ρ
水=1.0×10
3kg/m
3)( ?。?p>
A . h大于8cm后,圓柱體下表面受到水的壓強不變
B . 圓柱體所受的最大浮力為2N
C . 圓柱體的高為10cm
D . 圓柱體的密度為1.25×103kg/m3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10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
9.
(2023八下·元陽期末)
意大利科學(xué)家
最早用實驗測出了大氣壓的值。水面上方的氣壓越高,水的沸點越
(選填“高”或“低”)。
-
-
11.
(2023八下·元陽期末)
中國高鐵體現(xiàn)了中國速度。我國高鐵列車行駛的速度達360km/h,合
m/s。以行駛的列車為參照物,鐵軌旁的樹木是
(選填“運動”或“靜止”)的。
-
12.
(2023八下·元陽期末)
端午濃情,粽葉飄香!端午節(jié)裹粽子,劃龍舟是我國的傳統(tǒng)風(fēng)俗。龍舟比賽中槳手們齊心向后劃水,龍舟快速前進,說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
的。使龍舟前進的力的施力物體是
(選填“槳”或“水”)。
-
13.
(2023八下·元陽期末)
我國茶文化源遠流長,茶文化包含了許多物理知識。如圖所示,茶壺的壺嘴與壺身中的水面等高,這是利用了
原理。若“神舟十四號”航天員把茶壺從地面帶入我國空間站,茶壺的質(zhì)量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
14.
(2023八下·元陽期末)
如圖所示,這是北京冬奧會上的智能服務(wù)機器人,由內(nèi)置電動機向機器人提供300N的水平動力,機器人在水平地面上勻速直線運動5m的過程中,水平動力做的功為
J;該過程中,機器人所受的重力對機器人
(選填“做了功”或“不做功”)。
-
15.
(2023八下·元陽期末)
如圖是一座吊橋的結(jié)構(gòu)圖示意圖,圖中定滑輪的作用是
。吊橋可以看作杠桿,鋼索對它的拉力F是動力,吊橋的重力是阻力,不計繩重及摩擦,將吊橋從A位置勻速拉起至B位置的過程中,阻力臂大小將變
,拉力F將變
。
-
16.
(2023八下·元陽期末)
愛護眼睛,防止近視。矯正近視眼的眼鏡鏡片是
(選填“凸透鏡”或“凹透鏡”)。日常生活中的照相機是利用凸透鏡成
(選填“正立縮小”、“倒立縮小”或“倒立放大”)的實像的性質(zhì)制成的。
-
17.
(2023八下·元陽期末)
工人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將質(zhì)量為20kg的貨物豎直勻速提高了2m,他所做的有用功是
J,已知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80%,工人的拉力是
N.(g=10N/kg)
-
18.
(2023八下·元陽期末)
如圖所示,重為10N、體積為1.2×10
3cm
3的實心正方體,用細繩吊著浸入盛水的容器中,此時容器中水面高度為30cm。則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為
Pa;剪斷細繩后,物體最終在水中
(選填“漂浮”、“懸浮”或“沉底”)。(ρ
水=1.0×10
3kg/m
3)
三、作圍、實驗及探究題(本大題共4個小題,共31分)
-
-
-
-
22.
(2023八下·元陽期末)
在探究“物體的動能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guān)”的實驗中,選用質(zhì)量不同的兩個鋼球m和M(M的質(zhì)量大于m),分別從不同的高度h和H(H>h)由靜止開始滾下,撞擊水平面上的木塊B,如圖所示。
-
(1)
實驗中通過觀察
來比較物體的動能大小,下列實驗利用了該研究方法的是
(選填序號)。
A.用彈簧測力計探究浮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guān)
B.用U形管壓強計探究液體的壓強與什么因素有關(guān)
C.用彈簧測力計探究影響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因素
-
(2)
分析比較圖兩次實驗,可知鋼球的動能大小與速度有關(guān)。
-
(3)
在圖乙、丙兩次實驗中,讓質(zhì)量不同的鋼球從斜面的相同高度由靜止開始滾下,目的是控制鋼球到達水平面時的相同,可得出結(jié)論:。
-
(4)
在鋼球從斜面滾下的過程中,鋼球的機械能轉(zhuǎn)化情況是。
-
(5)
根據(jù)實驗結(jié)論,請給汽車駕駛員提出一條合理的要求:。(合理即可)
-
23.
(2023八下·元陽期末)
周末,小明一家人去超市采購生活用品。小明想知道購買的花生油的密度,于是利用天平和量筒測量花生油的密度。
-
(1)
小明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將游碼撥至標尺左端的處,指針靜止時指在如圖甲所示位置,此時應(yīng)將平衡螺母向(選填“左”或“右”)調(diào)節(jié),使天平水平平衡。
-
(2)
調(diào)節(jié)好天平,小明將空燒杯放在左盤,向右盤加減砝碼,當(dāng)加至最小砝碼時,指針的指向如圖甲所示,小明接下來應(yīng)該進行的操作是,使指針指在分度盤中央,測出空燒杯的質(zhì)量為m1=45g。
-
(3)
將適量的花生油倒入量筒中,如圖乙所示,量筒中花生油的體積為cm3;再將量筒中的花生油全部倒入空燒杯中,用天平測量花生油和燒杯的總質(zhì)量,天平重新平衡后,右盤中砝碼數(shù)和游碼的位置如圖丙所示,則花生油和燒杯的總質(zhì)量為m2=g;所測花生油的密度為ρ油=kg/m3。
-
(4)
由于花生油會附著在量筒內(nèi)壁中,小明利用該實驗方案測量得花生油的質(zhì)量,密度。(均選填“偏大”或“偏小”)
-
24.
(2023八下·元陽期末)
小明用彈簧測力計、細線、金屬塊、容器、水和某種液體,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guān)”,實驗步驟如圖所示,實驗中液體均未溢出。
-
(1)
步驟①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N,金屬塊浸沒在水中時所受的浮力是N。
-
(2)
由實驗步驟①②③④可知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跟 有關(guān),由 三個步驟可知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跟液體密度有關(guān),由實驗步驟①④⑤可知浮力的大小與物體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選填“有關(guān)”或“無關(guān)”)。
-
(3)
實驗中金屬塊底部所受液體壓強最大的是實驗步驟(填實驗序號)。
-
(4)
本實驗不但可以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guān)”,還可以計算出實驗步驟⑥中液體的密度為kg/m3。
四、綜合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共25分)要求:(1)語言表述要簡練、準確;(2)寫出必要的運算和推理過程;(3)帶單位計算;(4)計算結(jié)果若有近似,均保留兩位小數(shù)。
-
25.
(2023八下·元陽期末)
為了響應(yīng)綠色出行的號召,小明堅持騎自行車上下學(xué)。質(zhì)量為50kg的小明騎著10kg的自行車在1min內(nèi)沿平直路面勻速直線行駛了300m,行駛過程中,自行車受到的阻力為總重的
, 自行車輪胎與路面的總接觸面積為20cm
2。
-
(1)
自行車輪胎表面凹凸不平的花紋是為了 (選填“增大”或“減小”)摩擦。
-
-
-
26.
(2023八下·元陽期末)
研學(xué)活動中,小明參觀了我國海軍基地的“強國”號潛水艇?!皬妵碧枬撍Э傎|(zhì)量為900t,最大下潛深度可達350m,總體積為1.5×10
3m
3。(ρ
海水=1.0×10
3kg/m
3)
-
(1)
潛水艇是通過改變來實現(xiàn)浮沉的。
-
(2)
求“強國”號潛水艇漂浮在海面上時排開海水的體積。
-
(3)
求“強國”號潛水艇在最大下潛深度時受到的浮力及在200cm2面積的艦體上受到海水的壓力。
-
27.
(2023八下·元陽期末)
如圖甲所示,輕質(zhì)杠桿AB長70cm,可繞O點轉(zhuǎn)動,在A、B兩端分別掛有邊長為10cm完全相同的兩個正方體C、D,OA:OB=3:4,杠桿恰好水平靜止。A、B兩端的繩子均不可伸長且均處于緊張狀態(tài),此時D對水平地面的壓力為4N。(ρ
水=1.0×10
3kg/m
3)
-
-
(2)
如圖乙所示,當(dāng)物體C浸入水中且露出水面的高度為2cm時,為保持D對水平地面壓強不變,求支點O應(yīng)向右移動多長距離。
-
(3)
若圖乙中容器的底面積為200cm2 , 剪斷A端拉物體C的繩子后,求容器中水對容器底的壓強增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