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所示,重物M沿豎直桿下滑,并通過繩子帶動小車m沿斜面升高.則當滑輪右側(cè)的繩子與豎直方向成θ角且重物下滑的速度為v時,小車的速度為( )
兩岸平行的河流,x軸正方向沿水流方向,小船從河岸上的O點渡河,船頭始終垂直河岸即沿y軸正方向,小船相對靜水的速度不變,渡河的運動軌跡如圖所示,在船靠近對岸的過程中,水流速率( )
轉(zhuǎn)筆是一項深受廣大學生喜愛的休閑活動,如圖所示,長為L的筆繞筆桿上的O點做圓周運動,當筆尖的速度為v1時,筆帽的速度為v2 , 則轉(zhuǎn)軸O到筆尖的距離為( )
圖示為錐形齒輪的傳動示意圖,大齒輪帶動小齒輪轉(zhuǎn)動,大、小齒輪的角速度大小分別為ω1、ω2 , 兩齒輪邊緣處的線速度大小分別為v1、v2 , 則( )
如圖是滾筒洗衣機滾筒的內(nèi)部結(jié)構(gòu),內(nèi)筒壁上有很多光滑的突起和小孔,洗衣機脫水時,衣物緊貼著滾筒壁在豎直平面內(nèi)做順時針的勻速圓周運動,abcd分別為一件小衣物(可理想化為質(zhì)點)隨滾筒轉(zhuǎn)動過程中經(jīng)過的四個位置.a(chǎn)為最高位置,c為最低位置,b、d與滾筒圓心等高.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如圖所示,輕彈簧的一端固定在豎直墻上,光滑弧形槽固定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弧形槽底端與水平面相切,一個質(zhì)量為m的小物塊從槽高h處開始自由下滑,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如圖所示,水平傳送帶的長度L=5m,皮帶輪的半徑R=0.1m,皮帶輪以角速度ω順時針勻速轉(zhuǎn)動,現(xiàn)有一小物體(視為質(zhì)點)以水平速度v0從A點滑上傳送帶,越過B點后做平拋運動,其水平位移為x.保持物體的初速度v0不變,多次改變皮帶輪的角速度ω,依次測量水平位移x,得到如圖所示的x﹣ω圖象,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圖甲是“研究平拋運動”的實驗裝置,為了完成實驗,除了圖甲中的儀器外,還必須在圖乙中選取的儀器有(填字母),以下是實驗過程中的一些做法,其中合理的是(填字母).
A、調(diào)節(jié)斜槽軌道,使其末端保持水平
B、每次小球釋放的初始位置可以任意選擇
C、實驗選用的斜槽必須要光滑,以消除摩擦力影響
D、在斜槽上選定小球運動起點,使小球由靜止開始滾下.
按照要求安裝好實驗裝置,鋪好每小格邊長為5cm的坐標紙,圖丙為記錄了小球在運動途中的三個位置的坐標紙,則該小球做平拋運動的初速度為m/s,運動到B點的速度大小為m/s.(g取10m/s2)
為驗證機械能守恒,某同學完成實驗如下:該同學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實驗所用的電源為學生電源,輸出電壓為6V的頻率為50Hz的交流電和直流電兩種.重錘從高處由靜止開始下落,重錘上拖著的紙帶打出一系列的點,對紙帶上的點跡進行測量,即可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
①他進行了下面幾個操作步驟:
A.按照圖a示安裝器件;
B.將打點計時器接到電源的“直流輸出”上;
C.用天平測出重錘的質(zhì)量;
D.先接通電源,后釋放紙帶,打出一條紙帶;
E.測量紙帶上某些點間的距離;
F.根據(jù)測量的結(jié)果計算重錘下落過程中減少的重力勢能是否等于增加的動能.
其中沒有必要進行的步驟是,操作不當?shù)牟襟E是.
②設重錘質(zhì)量為m、打點計時器的打點周期為T、重力加速度為g.圖b是實驗得到的一條紙帶,A、B、C、D、E為相鄰的連續(xù)點.根據(jù)測得的s1、s2、s3、s4寫出重物由B點到D點勢能減少量的表達式,動能增量的表達式.由于重錘下落時要克服阻力做功,所以該實驗的動能增量總是(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重力勢能的減小量.
③該同學根據(jù)紙帶算出各點的速度v,量出下落距離h,并以 縱軸、以h為橫軸畫出圖象,應是圖中的.
如圖所示,半徑R=1.0m的光滑圓弧軌道固定在豎直平面內(nèi),軌道的一個端點B和圓心O的連線與水平方向間的夾角θ=37°,另一端點C為軌道的最低點.C點右側(cè)的光滑水平面上緊挨C點靜止放置一木板,木板質(zhì)量M=1kg,上表面與C點等高.質(zhì)量為m=1kg的物塊(可視為質(zhì)點)從空中A點以v0=1.2m/s的速度水平拋出,恰好從圓弧軌道的B端沿切線方向進入軌道.(忽略空氣阻力,取g=10m/s2 , sin37°=0.6,cos37°=0.8)求: